很明显,这只是个调侃的段子而已。然而就是这张图片,在一个微信群里,居然有甲乙两位网友为此展开激烈辩论。甲说也许是真的呢,说不定就是美帝的阴谋!乙说甲就是个傻缺,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,脑子里简直装的是大粪,就知道各种“阴谋论”。
俩人互不相让,火药味越来越浓。更有意思的是,后来都互相自责对方“跪太久了”“非蠢即坏”。
类似的争论中经常出现,而且都认为自己是对的,指责对方“跪太久了”“非蠢即坏”。
其实啊,“跪拜”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有着悠久的历史,通常代表着卑贱和屈辱。所谓“男儿膝下有黄金”,除了天地和父母,谁也不想对其他人下跪。
在我国宋代以前,跪拜确实没有那么多特殊的含义。那时相互叩拜是对等的,所谓‘来而不往非礼也’。君王与百官也平等,都采用跪坐姿势见面,只分主次、并不分高下。除非祭拜天地祖宗,才是单方面的拜叩,那也是因为,天地和死人是无法还礼的。
宋代以前,跪拜只是一种礼节,尊卑之分并不明显。
到了宋朝,高腿坐具凳子椅子,彻底取代了矮腿坐具,正坐废弃,作为正坐的副产品‘跪礼’,也变了味道,使相互叩拜的礼节出现了不对称。坐者高高在上,跪者五体投地,俯于坐者脚下。
但是在宋朝人看来,这充满了屈辱的意味。除了拜祭祖先、天地,只有投降、认罪的时候才会用。
什么人才跪?奴隶和罪犯!对于普通人,天地君亲师,只用跪到第二位,就是见了君主,宋朝人亲切的称为‘官家’,也是只需要作揖即可。
那么,是什么时候下跪成为普遍现象呢?这是元代开国大臣耶律楚材的发明。
蒙古人原本尊卑观念比较淡薄,元太宗窝阔台初登大汗宝座时,耶律楚材对窝阔台的哥哥察合台说:“你虽然是大汗的哥哥,但是从地位上讲,你是臣子,应当对大汗行跪拜礼。你带头下跪了,就没有人敢不拜。”于是,察合台就率领蒙古各部向窝阔台行双膝跪拜大礼。
从此,跪拜在蒙元一发而不可收,从中国原本最庄重的谢礼变成见面礼,越跪越多,动辄便跪,见到级别高一点的就要跪,跪软了膝盖,跪断了风骨、跪软了气节……
到了清代,下跪变成这种姿态,自然没有任何气节可言了。
所谓‘崖山之后无中国’,这和跪拜礼的泛滥有莫大关联跪的久了,自然没有了风骨,更谈不上民族气节。
到了清代,统治者更是把跪拜礼发挥到了极致,臣子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的大礼;百姓见官员须先行跪拜;下级官员晋见级别相差较大的上级时要行跪拜礼;子孙晚辈拜见长辈要跪地磕头请安。就这样,在一些人的观念里,行跪拜礼已经深入骨髓。“跪的久了”,反而自我感觉是一种莫大的荣耀和享受,自然不愿意再站起来。
据说清末,有个外国友人曾经当着慈禧太后的面,批评中国的太监制度,把人阉了太没人性。慈禧还没来得及搭腔,一边的大太监不乐意了,尖着嗓子道: 不许你诋毁我们大清国,我们虽被阉了,但这是皇帝的恩宠。我们愿意孝敬老佛爷,你管得着吗?
听得慈禧眉开眼笑,说道: 你瞧瞧,这是民意,哈哈!
一旁的老外张大嘴巴,哑口无言。
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,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君主统治终结。得知以后没有皇帝了,紫禁城内外一片鬼哭狼嚎。然而,哭得最凶的不是皇帝和皇家人,而是大小太监们,他们一边哭,一边捶胸顿足地尖叫:没有了皇帝,我们可怎么办啊!
到了现代社会,尽管讲“人人生而平等”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”,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?恐怕大家都有体会。
直到现在,很多国人的奴性思想都很严重,甚至以做奴才为荣,从而都泯灭了人性,没有人格,没有尊严,没有主见,只喜欢做小人,做奴才,对主子卑躬屈膝,对别人耀武扬威!
这种现象随处可见,比如有的人对上级是奴才,说话察言观色;对下级又摇身一变成为“主人”,颐指气使,人格极其变态。还有很多单位,一把手说话无论对错,下面的人很少提反对意见;在广大农村,一般村支书说句话,村民也大都唯唯诺诺。所以很多人说,中国有太多的土皇帝。除了这些所谓的领导自身素质差以外,“跪的太久”的奴才太多,才是根本原因。
再回到文章开头,到底是谁“跪的太久”“不是蠢就是坏”呢?这个不发表个人意见。但是我总认为,一个人无论读书多少,都应该对事情有个正常的判断。而不是打着爱国的名义,动辄以“正能量”为借口,说话假大空,做事假恶丑,思想狭隘极端,动辄就给别人戴高帽子。反过来说,我们这个社会上也不乏一些这样的人: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,喜欢实话实说,而不是见风使舵。他们经常看到我们面临的不足,并加以指正。主张学习别人的长处,古为今用,洋为中用,并不涉及任何个人利益,怎么就是“跪太久了”?
最后普及一下关于“跪太久了”的医学知识:短时间的下跪,造成了血液循环不良,站起来的时候总感觉很困难,就需要别人扶一把,或是自己扶着东西,慢慢站起来,适应就会就好了!跪的时间太久了,腿部肌肉神经已经成型了,而且从心里已经适应了这种姿势,那么就要介入医疗性的救治,首先要从心里去克制这种障碍,然后再辅以器具,长时间的锻炼,你还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的!
赞(2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