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豆瓣是如何衰落的[10P]
本頁主題: 豆瓣是如何衰落的[10P]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大师兄的救兵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1238
威望:410 點
金錢:18413 USD
貢獻:11212 點
註冊:2015-12-15

豆瓣是如何衰落的[10P]

作为豆瓣曾经的忠实用户,有一天你忽然发现,自己已经很久都没用过豆瓣了,你大约会情不自禁地感慨:一个爱过、沉溺过的网站,就这么衰落了,变成了一个没有意义、没有价值的符号,仅仅用来承载“文艺青年/中年”用户的回忆,真可惜。


感慨一下其实也可以理解,毕竟付出过大量的时间和热情,但硬要说豆瓣的衰落是因为“豆瓣的管理者,太执拗、太清高了,太喜欢跟用户赌气了”,则未免有点过于自以为是了。


赌气是什么?无论对错,只管对着干,这叫赌气。以我对阿北的了解,他或许会固执,或许会清高,但从不会赌气。多数时候,他是由逻辑驱动,而非情绪驱动的。


他确实会无视很多看起来理所当然的用户要求,也确实会介意用户对网站功能的滥用,但那不是因为他要跟这些用户赌气,而是因为对产品负责的人是他,而不是用户。


在我看来,不被用户指挥,是一个产品经理的基本素养。任何成功的产品,必定源于对某些特定理念的坚持。很多年前,我写过一篇《不要听用户的》,我说,“如果用户都成了你的产品经理,还要你做什么?如果你不能比用户更深刻地理解你的产品,还要你做什么?”


要说赌气,微信是不是在跟用户赌气?用户想要突破5000人的好友数限制,想要突破群人数的限制,想要不受约束地在自己的朋友圈做推广、诱导分享,听不听?微信把用户在朋友圈复制粘贴的长文字折叠了,是不是跟用户赌气?发视频只能发15秒钟,是不是跟用户赌气?如此赌气,微信是不是早就应该衰落了?


一家公司的性格,就是它的创始人的性格;一个产品的价值取向,就是它的创始人的价值取向。你把豆瓣想像成一个有点自负,又有点文艺的理工男就对了,他并不会跟任何人赌气,他只是有些执念,无法被轻易说服罢了。如果一定要说赌气,阿北可能一直在跟自己赌气,他也常常要为这种赌气付出代价。


移动互联网起来的时候,阿北曾对我说,在PC互联网上,豆瓣始终需要小心地处理不同产品之间的联系和区隔。比如豆瓣电影的活跃用户,跟豆瓣读书的活跃用户实际上是非常不同的两种用户,重合度很小。而且这两个产品的推荐算法也不一样,书有长尾,电影基本上只有头部,让它们和谐地共存于一个网站中,是个不小的挑战。豆瓣书影音的用户跟豆瓣小组的用户差异更大,重合度更低,前者是算法产品,后者是社区产品,它们在导航栏上无论怎么安置都觉得有问题。


阿北说,幸好移动互联网来了,这下问题简单了,每个产品做一个独立的app就好了。本来一个豆瓣电影的用户,打开豆瓣也是为了访问豆瓣电影,豆瓣小组的用户打开豆瓣也是为了进入小组,现在他们可以直接打开自己想要的那个app。而且,板块独立成app,每个app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独立进化。


后来证明,这是阿北最大的失误之一。这个失误倒不是因为他跟谁赌气,而是他低估了豆瓣作为一个有机体的价值。阿北在2014年豆瓣年会上公开承认豆瓣错失了移动互联网,这导致一度被认为走得很顺畅的豆瓣商业故事也差不多戛然而止。


阿北更受批评的,可能是他的所谓“商业洁癖”。就像有人说,Google如何定义“Don't be evil”中的“evil”?答:谢尔盖·布林不喜欢的就是evil。豆瓣对广告很挑剔,气质不合的不接。什么叫“气质不合”?答:阿北不喜欢的就是气质不合。


中国电影市场起飞的那几年,我曾经劝阿北,要抓住机会成为电影网络推广的主渠道,因为中国肯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,新片的网络推广一定会有大量资金进入。阿北说,确实考虑过,但最后还是决定豆瓣不介入影片的宣传推广,因为豆瓣官方介入一定会影响用户对影片评分公正性的看法。你觉得这是跟谁赌气?


一家跨国PE的负责人曾经软磨硬泡让我把阿北介绍给他,他愿意用豆瓣IPO能够募集的资金量,换取相应的豆瓣股份,支持豆瓣潜心把规模做大,三五年内不必考虑上市问题。见面后,阿北婉拒了这位PE的好意,因为他觉得豆瓣做不到PE期望的那么大。你觉得这是跟谁赌气?



2005年,当豆瓣还只有一个员工的时候,阿北曾经想把豆瓣注册为一个非营利组织,就像美国著名的分类网站Craigslist那样。了解了一下他发现,注册非营利组织比注册公司复杂多了,而且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像Craigslist那样靠广告支持。所以,把豆瓣注册为一家商业公司,并且像其他商业公司那样做商业计划,拿风险投资,实在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。细究起来,阿北还真未必把你们所谓的商业成功看得那么重要。


至于说豆瓣衰落,我觉得仍然是一种自以为是。因为我们长时间不用豆瓣了,我们就说它衰落了;因为豆瓣太老了,既不会被媒体关注,也不会被资本关注,我们就说它衰落了;因为我们感觉不到豆瓣的影响力,我们就说它衰落了。


我查了下豆瓣在App Store总榜中的排名,第212位,我觉得不错了,比备受赞誉的TapTap(第689位)和机核(未入榜)要高不少。



豆瓣的微信指数



我又顺手查了下微信指数,起码在微信用户的关注度上,豆瓣并不明显逊色于知乎、B站这些当红炸子鸡。


一个负责承载“‘文艺青年/中年’用户的回忆”的网站,你不能指望它有多么大众,多么流行。但豆瓣不是用来承载回忆的,豆瓣一直都被它的用户在当下使用着。就算我们不再是典型的豆瓣用户,还是会有比我们年轻的人成为豆瓣的用户,甚至比当年的我们人数还要更多一些,更加忠实一些,更爱豆瓣一些。


没错,豆瓣曾经那么接近我们所定义的成功,也几乎达成了我们所定义的衰落。但当下的豆瓣用户根本不在乎豆瓣成功与否,衰落与否,就像他们根本不在乎我们是否使用过豆瓣,以及是否在继续使用,反正豆瓣是他们的。


豆瓣已经快15岁了,无论作为公司,还是作为产品,它都不如浪尖上的那些佼佼者那么闪亮,那么醒目,但我有个感觉,它很可能是活得更久的那个。20年、50年后,闪亮的、醒目的那些早已不在了,豆瓣还在,安静地、舒缓地存在于它自己的角落,跟过去一样。


Jakob Nielsen的可用性第一准则,就是不要听用户的。王建硕很早之前也追问道:喜欢有之,还是喜欢用之。Apple的乔布斯相信,用户的需求不是他自己发现的,而是你替他发现的。在iPod出来之前,没人知道自己需要一个iPod。


跟着用户的抱怨跑,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。用户,因为他是用户,抱怨是他的权利。世上没有完美的事物,所以不可能没有抱怨。


有人开发个产品,处处听用户的,惟恐得罪了用户,惟恐做出来用户不喜欢,所以每增加一个特性,都要问问用户,网站改改版,也要做用户调查。如果用户都成了你的产品经理,还要你做什么?如果你不能比用户更深刻地理解你的产品,还要你做什么?


Google也搞用户调查,比如Google Talk的新功能投票。但你千万别认为这是Google拿不定主意,所以征求用户的意见。实际上,Google所列出的那些新功能,我相信都会出现在Google Talk的未来版本中,只不过他们需要确定一个优先级。


豆瓣每次网站做些小变动,总会有用户大声反对,要死要活的都有。但结果呢?迄今还没出过人命,而用户对某些功能的访问率明显提高了。因为杨勃相信数据,相信用户怎么做比他们怎么说更本质。


一件有创造性的工作,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满足用户已有的需求,而是创造尚不存在的需求。你怎么可能指望用户对自己尚未意识到的需求,提供有价值的看法呢?李彦宏曾经问:谁说了算?在百度,当然是PM说了算。网民说了算?别扯了。


现在Twitter面对大量克隆产品的竞争,所以一定会面临来自用户的要求增加功能的压力。听不听?是个大问题。从来没有坏产品,只有不称职的产品经理。

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赞(10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2-04 21:51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01-09 14: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