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有点拿不太准的典故(3)
本頁主題: 有点拿不太准的典故(3)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山山出白水


級別:騎士 ( 10 )
發帖:2775
威望:486 點
金錢:216 USD
貢獻:4433 點
註冊:2014-09-29

有点拿不太准的典故(3)

《为啥用“不三不四”形容行为不端之人》

“三”和“四”招谁惹谁啦?

如今现代人常说,少理那些“不三不四”的人,跟他们学不出好来!家长教育孩子更是强调,千万不要接触“不三不四”的人,离他们远点儿!的确,毕竟社会环境造就人,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!
可有些人包括我,还就真纳了闷儿啦,为啥人们把看来一定是“行为不端”的人或者“品质有问题”的人称作是“不三不四”之人呢?这“三”和“四”咋地啦?
经过深究才知道,原来老祖宗的“名著”中就有答案:在四书五经的《易经》中,每卦六爻,而三,四爻正好居于中间位置!可不是嘛,一二爻,五六爻在“两端”,三爻,四爻在正中间啊!故古人认为:《易经》中的三爻四爻意味着“主体正道”,是“端正”一词的诠释!于是,不三不四,就有了“行为不端”之意味啦!看过《儒林外史》的您还记得胡屠户 “呲得” 无能的女婿范进时说,“不三不四的,就想天鹅屁吃”!哈😄!可见,“不三不四”成了汉语言口语中的“蔑词”!专指那些整天不务正业,吊儿郎当,言行不端的人啦,岂可近也?



《为何李世民被称为“唐太宗”,而叫朱棣为“永乐”?》

世人皆知的是,古代帝王抑或有地位的大臣及名人等死后是有“被庙号或者被谥号”的待遇的。如大唐的李世民死后就是被“谥号”为“唐太宗”的!一个铁的事实是:无论是“庙号”,还是”谥号”都一定是当事人死后才会有的!
看过一个著名的“历史电视剧”《康熙王朝》,斯琴高娃扮演康熙他奶奶,历史上是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,来自蒙古大草原。去世后被谥号为“孝庄文皇后”!然而在这个电视剧中,斯琴高娃老师的一句台词,险些让我惊掉了下巴:她说,你们都学学我孝庄!啊?后边还出现了几次她老人家自称“孝庄”的台词!额滴神呀!居然知道自己死后的“谥号”呀!当然不能问责斯琴高娃老师,那个编剧,谁来着?有没有作者“二月河”的主意?啊?这可属于“硬伤”呀!

汉文帝,汉景帝,汉武帝,汉光武帝,隋文帝,隋炀帝等等皆以“帝”称。
而庙号则在唐朝以前,有严格的按照一句话的宗旨:“祖有功而宗有德”这一标准
执行,开国之君一般被称作“祖”,继嗣君主有治国之才,死后才能为“宗”!如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被称作“宋太祖”,而继任者他的弟弟赵光义很有文治之功,则被称为“宋太宗”啦!

要知道一个“史实”是:隋朝以前,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“庙号”,因为按照典制,只有“文治武功”之辈和“德行皆卓著”者才可以“入庙奉祀”!唐朝以后,每个皇帝才都有了“庙号”。
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被庙号“唐高祖”,儿子李世民功盖天地,开创“贞观之治”,被庙号“唐太宗”!但是到了明朝,老朱不按“常理”出牌啦:他改了,老朱建立了大明朝,当然是“明太祖”了,儿子朱棣不想当“明太宗”了,成了“明成祖”了,一般情况下,“太宗”前面可以有“三祖”:太祖,高祖,世祖。朱棣大概觉得自己功劳太大,堪称开国皇帝,所以他也“祖”了一把!哈😄!
皇帝新登极时都会更改年号,古代采用干支和皇帝记年法,朱棣登极后改年号为“永乐”,统治时间不短,加上明清两代都规定“一帝一元”,所以,明成祖朱棣也可以称为“永乐皇帝”!一个皇帝仅仅一个“改元号”啦!同理,明清两朝皇帝们,都可以用他们的“改元”后的“名字”称之:如,嘉靖皇帝,崇祯皇帝,顺治皇帝,雍正皇帝,康熙皇帝,乾隆皇帝等。



《戏词中的“三宫六院七十二偏妃”到底多少人?》

在民间,百姓们常常问一个问题,古代皇帝到底有多少个“老婆”呀?答案十有八九是:“三宫六院七十二妃”。
其实不尽然呀:所谓三宫,史上是有“进化”和“变化”的,一般指后妃居住的中宫和东西两宫,当然这仅仅是明清以后才划分的。
三宫最早是指诸侯夫人的住所,而天子后妃居住的地方称为“六宫”。在《礼记》中,就有:“王后六宫,诸侯夫人三宫也”。
后来“三宫”的意义发生了变化,汉朝时,以“皇帝”,“太后”,“皇后”,被称为“三宫”。后又称“太皇太后”,“太后”,“皇后”为“三宫”(可见阴盛阳衰自古有之,皇帝都死了两辈了才有“太皇太后”吧?比如窦太皇太后,那个汉武帝刘彻的奶奶,王政君太皇太后,那个汉哀帝刘欣的奶奶,孝庄太皇太后,康熙皇帝的奶奶等等)。
“六院”原来是“六苑”,就是指后妃们居住的宫苑。您没忘白居易的《长恨歌》里那“回眸一笑百媚生,六宫粉黛无颜色”吧?还有李贺那首《贝宫夫人》中的佳句“六宫不语一生闲,高悬银牓照青山”。“六宫”这里明显的指向哪里,不是再清楚不过了吗?

七十二妃也是个“虚数”或曰“泛称”,其实就是一个皇帝后宫人数众多之意!而有的朝代皇帝后宫侍妾人数远远多于“七十二”呀!
看看“史料”,《管子 小匡》中记载:“九妃六嫔,陈妾数千”!《礼 昏仪》中记载: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,三夫人,九嫔,二十七世妇,八十一御妻”!
呕!“玛依告的”!当初那些当大王的当皇帝的,容易吗?

可能是怕皇帝们累坏了,到了清朝,皇帝的老婆数量终于有了“官方文件”的规定啦:皇后一人,皇贵妃二人,贵妃二人,妃四人,嫔六人。共计十五人!然而,规定归规定,皇帝仍然可以“破坏规矩”,可以随意“扩军”,比如“嫔”级别以下的“贵人”,“常在”,“答应”等,就没有明确的“文件限制”!这下好了,那我就随便来吧!哈😄!
据可靠史料记载,康熙皇帝一生有五十五名妻妾,共生有35个儿子,二十个女儿!
闹得康熙晚年两立两废太子,身心疲惫!闹得个“九子夺嫡”的骨肉相残的“惨剧”!康熙,你说你生辣么多儿子干嘛呀?哈😄~
都说“康熙雍正乾隆”是“康雍乾”盛世,康熙,你和你的儿孙倒是“盛世”了,再看看大清王朝的最后三朝皇帝“同治光绪宣统”,衰的不能再衰啦:“同光宣”三朝皇帝,竟然完全的无儿无女!绝对的“绝户”呀!
真是“撑的撑死,饿的饿死”呀!




《啥是“封建制度”,是清朝以前的王朝都是“封建王朝”吗?》

翻开历史教科书,最常见的词汇有“封建制度”,“封建王朝”,“封建时代”,“封建社会”等等。然而,何为“封建”?“封建”究竟啥意思?

据《吕氏春秋通诠 慎势》记载 :“封建,即封邦建国”。古代帝王把爵位、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,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,(注意是“邦国”不能叫“国家”)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,所有的邦国都有保卫周朝的责任和义务!那意思就是周天子大王赏赐你一块地方,那里的一切都归你管啦,让你在那里自理一切,“自驾为王”。相传是黄帝开了这个“头”的!他是“封建之始”。到了周朝制度就基本完备啦。”欧洲中世纪也曾实行类似的制度。

“封建”一词也出现在《诗 商颂 殷武》中:“命于下国,封建厥福”。意思同上!周朝时期实行的分封制主要出于“保卫中央政权”的考虑!《左传》载:“故封建亲戚,以藩屏周”,您明白了吗,就是把你们这些功臣啊,子侄啊,兄弟呀等等,都“封出去”,到了封地后,在那里好好“经营”,干好了,好处都是你的!但是最最重要的,别忘了给你好处是让你好好保护“中央”!

您想想,各诸侯“邦国”一代代往下传,地盘倒是永远有,但是各诸侯国之间的亲戚关系逐渐淡化啦,到了东周春秋和战国时代,诸侯之间早就“翻脸不认祖”啦,为了利益,那是连年征战啊,分封制度早就名存实亡啦!到了秦始皇时代,得,他干脆搞了“郡县制”,“分封制”就彻底“寿终就寝”了,所谓“封建”制度,“封建”社会,“封建”帝王也就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!

所以从秦始皇以后,就没有“封建社会”一说啦!近代学者严复在《论中国教化之退》一文中指出:“秦并天下,更古制,更井田而为阡陂,废封建而置郡县,黜儒术而任名法”!可见,所谓“封建制度”只是在先秦时期存在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,与我们后来所言的“封建”没有半毛钱关系!哈😄!多数人,不管是知识分子抑或大老粗,挂在嘴边上的,所说的秦朝以后那存在了两千多年的“封建制度“,”封建社会”,其实严格意义上说,应该是“专制制度”,“专制社会”呀!


==========点心==========



赞(5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8
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2-28 12:31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01-06 05:1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