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猪肉涨价,猪企破产,钱都让谁挣走了?
本頁主題: 猪肉涨价,猪企破产,钱都让谁挣走了?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大师兄的救兵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1238
威望:410 點
金錢:18413 USD
貢獻:11212 點
註冊:2015-12-15

猪肉涨价,猪企破产,钱都让谁挣走了?

猪肉总涨价,为什么猪企还在赔钱?

房地产是典型的重资金投入行业,但在养猪这个行当里,这点资金也就是洒洒水。
盼望着,盼望着,猪肉的价格,总算是降了。
11月1日,随着国家发改委宣布将投放今年第七批中央猪肉储备,在10月持续走高的猪肉价格,终于迎来了拐点。
猪肉涨价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去年春节前夕,猪肉价格曾连涨八周,批发价最高点价格一度逼近50元一公斤。根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,尽管较10月底的高位有所回落,但 截至11月9日,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还维持在34.41元/公斤 。虽然距离今年过年还有将近三个月,看来猪已经想提前上桌过年了。

10月26日农村农业部发文表示:全国生猪产能充足,猪价不具备持续上涨基础。/央视网
猪价上涨了,按说猪企最近赚得应该是盆满钵满。如果从猪企龙头企业牧原股份上月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,的确如此。财报显示,第三季度净利润81.96亿元,同比增长1097.41%,按90天粗略计算,相当于日赚9100多万,几乎相当于去年前三季度的利润总和。
然而,仅次于牧原股份的国内猪企二把手正邦科技,却在近日发布公告称,因为资不抵债,公司被法院启动预重整程序,如果重整失败,公司将存在破产风险。
正邦科技的危机背后,实际上是整个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体困境。截至第三季度末,17家上市猪企的负债已经超过4000亿元,且负债率均超过50%。作为行业老大的牧原股份,也以1137.15亿元的负债数额排名第一。
消费者抱怨猪肉涨价了,猪企却债台高筑,猪肉这门生意,到底在由谁买单?
猪肉江湖,暴富也暴负
养猪,这个看起来不太光鲜的行业,却诞生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农民万元户。
1979年2月19日,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了《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》的文章,广州中山市的农民黄新文,靠着二十五头猪的副业,当上了万元户。
从市场需求来说,在中国养猪的确是一门大有可为的生意。
中国人对猪的喜爱,是毫无争议的全球第一,养猪的历史,甚至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,到了汉代,人们就已经开始圈养猪。
在中国人已经开始研究怎么花式吃猪的时候,欧洲的猪还在森林里“猪”突猛进,靠着吃野果为生,和野猪区别不大。直到17世纪,英国人才开始转向集约化饲养猪,用来改良当地品种的猪,还是从中国进口的。
猪肉,一直是中国人食谱上重要的肉类来源之一。猪对于中国人的意义,从“家”字的构成就可见一斑。宋朝以前,王公贵族还是以吃羊肉为主,看不上猪肉,价格低廉的猪肉反正迅速占领了平民百姓的餐桌,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。

猪肉的消费量远高于牛肉、羊肉。/《2014-2020年全国及城镇、农村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》
中国的猪肉市场有多大?2020年全球猪肉供应量104815千吨,中国的供应量为37850千吨,而当年全球猪肉消费量为93428千吨,中国的消费量为37750千吨。从数据来看,中国人每年要吃掉全球将近一半的猪,虽然同时有着全球最大的猪肉供应量,但也就刚好够填满国人的肠胃。
不过,中国人养猪虽然有着千年的悠久历史,但开始规模化养殖,也就是近40年的事。中国第一家靠养猪上市的公司雏鹰农牧,最初其实是靠养鸡发家。
1988年,三次高考均落榜的侯建芳回到河南郑州,借钱开了家养鸡场,赚到了第一桶金。2004年,意识到养猪利润更大的侯建芳开始转型,通过建造养殖基地培育猪仔再进行销售,开创了“公司-基地-农户”的经营模式。
两年后,雏鹰农牧的利润就超过了1000万。2010年,雏鹰农牧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,当天其股价一度直冲64.60元,最终以58元收盘,成为第一家以生猪养殖与销售为主业发展的中小板上市公司,雏鹰农牧也顺势成为“中国养猪第一股”。
2015年,巅峰时期的雏鹰农牧市值达到300亿元,2016年,侯建芳则以个人以85亿元身价位居胡润河南富豪榜第四位。这时候的雏鹰农牧,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养猪,而是推行“生猪养殖、粮食贸易、互联网”三大战略布局。
然而,好景不长,2018年,一篇质疑雏鹰财务造假的长文,引爆了雏鹰农业的债务问题,随着事情进一步发酵,2019年,由暴富到暴负的雏鹰农牧被证监会勒令退市。
谁会想到,第一家上市猪企的寿命,比猪还短。
熨不平的猪周期
雏鹰农牧退市后,侯建芳曾反思失败的原因是,“产业链太长、盲目扩张过于自信,最终成也杠杆,失也杠杆。”步子迈太大是一方面,更要命的则是,整个生猪养殖行业,至今无法跳出猪周期。
所谓“猪周期”,是生猪生产和猪肉销售过程中的价格周期性波动现象。
具体而言,猪肉价格上涨时,养殖户会扩大产能,增加能繁母猪,推动生猪存栏量上升,育肥成熟后,生猪出栏量增加,猪肉供给增加,价格下降。养殖户观察到猪肉价格下降,则会直接屠宰能繁育的母猪抛售,压低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,市场猪肉供给减少,猪肉价格重新回升。
听起来像是很普通的经济学常识,然而猪是一个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产品,我国生猪正常的养殖周期一般为150—180天,也就意味着,当期的猪肉价格变动,对行业的调整影响具有严重的滞后性。

生产周期长是养殖业普遍面临的问题。/《小猪宝贝》
除此之外,别光盯着几个明星猪企动不动就挣上几十亿,中小型的个体养殖户才是我国养猪业的基本盘。2019 年,我国生猪年出栏规模在50头以下的养殖户占比高达94.32%。相比之下,美国1000家500头规模以上的养猪场,提供了全美九成以上的猪肉。
这些中小养殖户如同股票市场里的散户,因为风险承受能力和对行业的整体了解有限,并不能很好地预判价格的未来走势,而是习惯性地“追涨杀跌”。
同时,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小的特性,供给端的细微变化,就能引起整个市场价格的巨大波动,这也是为什么猪肉价格会在“红烧肉自由”和“吃不起猪肉”之间反复横跳。例如在上一轮猪周期的顶点2016年,生猪供给仅减少3.3%,猪价却上涨了22%。
虽然规模化养殖正在成为趋势,然而中国养猪业的整体结构仍然没有改变。而且如果说小散户不懂市场规律,那么自以为深谙市场规律的大型猪企,在巨大的价格差面前,也往往会仗着资金雄厚盲目梭哈,活活把养猪变成了火中取栗。
如今在破产边缘徘徊的正邦科技,在上一轮猪周期的上涨趋势中,其总裁林印孙曾以250亿身家坐上了江西省首富的位置。
于是,在2020年末,因为判断该轮猪周期的下跌趋势将要结束,正邦科技提出了抢母猪、抢仔猪、抢栏舍、抢人才的全面扩张战略。
出乎意料的是,上一轮猪周期一直持续到了今年四月,大肆举债扩张的正邦科技,却已经撑不到新一轮送猪上天的猪周期了。
一个养猪场,几个小目标
猪圈是个围城,养猪的雏鹰农牧想出来,猪圈外的房地产、互联网企业却馋得跃跃欲试。
2009年,网易号称要用互联网思维养猪,轰动一时,也开启了中国企业跨界养猪的序幕。碧桂园、万达、恒大、万科、阿里巴巴、京东,越来越多的企业以技术或资本的形式高举养猪大旗。养猪一时间似乎成了新风口。
然而,几年过去了,绝大部分跨界养猪都是草草收场,唯一没有纸上谈猪的也就是领头的网易。虽然网易的黑毛猪一度成为互联网业内逢年过节送礼佳品,然而上百元一斤的价格和两万头的出栏量,使得网易的互联网思维猪完全和老百姓的菜篮子没什么关系,众所周知,互联网思维,重要的是概念。
连房地产、互联网的龙头企业都在养猪面前偃旗息鼓,抛去噱头的成分,现实的因素是因为,养猪业的难度,可能比房地产和互联网都大。

10月1日,总投资40亿元建成的26层养猪大楼在鄂州正式投产。/中新开维现代牧业
房地产行业是典型的重资金投入行业,但在养猪面前,也就是洒洒水。
2014年,万达高调宣布与贵州省丹寨县签订扶贫协议,在当地建设30万头规模的土猪扩繁厂、屠宰加工厂和饲料加工厂,由企业提供猪仔和饲料,集中养殖,全县所有贫困人口无偿入股养殖场,享受分红。产品通过万达零售连锁商店和合作商店销往全国各地。
愿景很美好,然而当得知一个容纳10万头猪的养殖场就要花几个亿后,破防的王健林表示,怎么比万达盖个五星级酒店还贵。这也是龙头猪企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。
除了前期投入成本高,养猪的科技含量一点都不比互联网低。猪周期之外,养殖户最害怕的就是猪瘟。牧原股份的秦英林,1993年好不容易东拼西凑盖好了自己的养猪场,一场猪瘟把22头小猪全部带走,一代传奇险些还没开始就结束了。
规模化猪企尚且要提防猪瘟,散养户自然更缺乏风险承受能力。
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,非洲猪瘟在北方集中暴发,2019年第二季度开始向南方蔓延。截至2019年7月31日,全国31个省份均有城市发生了非洲猪瘟,共150起疫情,累计扑杀生猪116万头。虽然相对于全年的生猪出栏数,扑杀的生猪量占比并不大。但更多的养殖户直接被猪瘟吓退,退出了养殖业。
污染防治、洪水、新冠疫情,既没资本又缺技术的个体养殖户这几年仿佛进入了地狱难度。 没办法重开的养殖户只能纷纷退出,据统计,目前500头规模以下的养殖户已不足四成。 长远来看,养猪业的规模化是必然趋势。
如今,随着储备肉的释放,猪肉价格也在逐渐降温。可以预见的未来,猪周期的波动也会趋于平稳。 无论对于消费者,还是整个养猪行业来说,似乎都充满希望, 只是那些离开的养殖户可能不会再回来了。
参考资料
[1]中国养猪往事.饭统戴老板.2019
[2]猪周期的逻辑与展望.任泽平.2022
[3]“江西猪王”没能挺过猪周 期.不良资产头条.2022
[4]当高营收遭遇高负债!多家上市猪企“负债”前行还能走多远?中国猪业.2022
[5]‘From globalized pig breeds to capitalist pigs: a study in animal culture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,’ Environmental History 16:1 (2011) 94-120.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新周刊”(ID:new-weekly),作者:曹徙南



赞(73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1-11 18:11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01-08 19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