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中国远征军撤退路线及损失人数
本頁主題: 中国远征军撤退路线及损失人数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淦饮清钰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1928
威望:848 點
金錢:26126 USD
貢獻:9999 點
註冊:2020-04-26

中国远征军撤退路线及损失人数



中国远征军3个军10个师于1942年3月陆续开赴缅甸与北上日军四个师团作战,至4月25日东线日军占领腊戍截断了远征军的后路,史迪威决定远征军撤退。



但此时一方面日军堵住了远征军回国的道路,另方面远征军各师在缅北广大的地区根本不在一处,再方面虽然史迪威下令往印度撤退(此时他已经萌生了反攻念头且报给了蒋介石),但蒋介石又下令部队“我军应即向密支那、片马转移,勿再犹豫停顿。”其意有撤退回国之意。故远征军出现了各自夺路回国而损失极为惨重的局面。



各路撤退的情况如下:




第一路:张轸第66军军部和2个新编师——刘伯龙新编第28师、马维骥新编第29师



因该部是最后出国开来缅甸,就在边境地区担负细胞至腊戍一线的阻敌任务。腊戍失守后,张轸率新编第29师及新编第28师残部沿滇缅公路在新维、贵街阻击日军,被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搜索联队击退,尔后又在畹町、八莫、龙陵等地再被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第148联队及机械化第56混成步兵团击溃,于5月4日至5日间经惠通桥撤至永平、下关地区收容整理。

该路虽遭日军一路追击,但毕竟离国境线较近,相对而言,是回国最为顺利的一路。



第二路:甘丽初第6军军部及所属三个师(彭壁生第49师、吕国铨第93师、陈勉吾暂编第55师)。该部自走出国门便一直在缅甸最东部的景栋地区抗敌,为远征军的东路军。



第6军在东路日军渡边正夫第五十六师团的一路追击下退至昆欣、塔科、昆孟地区。自4月25日史迪威决定远征军全面撤退,30日甘丽初又获悉腊戌失陷,遂决定所部向景栋附近的缅、泰、中、老边境地区转移。5月8日,彭壁生第49师撤至大高,陈勉吾暂编第55师先头部队抵达孟色特,沿缅泰边境部署。随后,第49师撤至南峙,暂编第55师撤至云南境内西双版纳附近的东里;第6军军部撤至云南境内西双版纳附近的佛海;吕国铨第93师担任后卫,最后撤至孟拉北面中国境内的打洛(西双版纳的西部边境)。



第6军撤退之中没有受到日军的大规模阻击及追击,但因中、缅、泰、老四国边境地区是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,没有道路、没有人烟、群山环绕、沟壑纵横,致使第6军撤退回国仍然历尽艰险。时至雨季,泥滑难行,加之蚁叮虫咬,没有给养补给,部队饥疲交困,疫病流行,造成众多减员。加之第6军部队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反复作战,伤亡本已不小,故而撤回国内的兵力已经不多。


第三路:戴安澜第200师



该部自4月26日奉命从东枝城撤出后,一路向北转进,于5月10日与第5军的补训处部队汇合。

第200师向北撤退途中本来较为顺利。但是,5月18日,部队在穿越细胞附近公路处的日军封锁线时,前卫部队突然遭到日军的伏击,至全师行径暴露而被围困。第200师被迫与日军激战一个白天,官兵们迎着日军的机关枪、步枪和炮火交叉形成的密集火网,端着刺刀冲上去硬拼,以伤亡过半的代价,才在东面山坡将日军阵地撕开一个口子突围而出。

激战之中,一梭机枪子弹射中戴安澜腹部,卫兵赶紧将师长救起,官兵们轮流用担架抬着突出重围,一边与日军周旋,一边艰难奔波在缅北的高山峡谷和原始密林之中,一路向北,经南坎与八莫之间地区潜行。



5月26日,第200师残部行至缅甸北部茅邦的克钦山寨,此地离国境线不过三四十里。但戴安澜已经大限到来,午后5时,戴安澜就差一点没能回到祖国怀抱而去世,享年38岁。官兵们按照戴安澜的遗愿,将他的遗体轮流抬回国内。第200师官兵由郑庭笈率领,扶棺向国内行进,从克钦山寨东行,翻越高黎贡山,经片马到达怒江边上的泸水,南行到达腾冲北面,却发现日军已经占领了腾冲,只得再向北行进,然后渡过怒江到达云龙,再东行经大理,于6月底才到达昆明。全师加第5军补训处所剩官兵仅2600余人。



第200师是在细胞与日军遭遇,戴安澜在此受重伤的。细胞距东面的国内临沧边境之南伞很近,而且新编第28师和新编第29师在腊戌战败后便有一部是沿这条路退回国内的。要是当时第200师从细胞直接东撤,回到南伞给戴安澜治病,行进路线就要近一半多,戴安澜就很可能被救活而不会牺牲于缅甸。此时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正在全力北上,后从畹町、芒市向龙陵突进,进入滇西,在此线上并无兵力。第200师就走300多里便可以很顺利地到达南伞给戴安澜治伤,而不是到克钦山寨在大山之中走1000多里,部队在路上的减员也就会少很多,回到国内就远不是2600人,应在5000人以上。

遗憾的是,当时第200师得到第5军的最后指令是去八莫与军部汇合。所以郑庭笈当时一定没有想到先设法尽快回国给师长治病,而是要北上去与军部会师,更不会想到部队到了八莫后却完全联系不上军部,只有独自在大山中秘密北上回国,这才耽误了给师长治疗的时间,造成戴安澜丧命缅甸的悲剧。


第四路:孙立人第38师



该部本就位于最西面,相距印度最近,几乎是跟英军在一起,又有替英军在仁安羌解围的功绩在前,英国人很看好孙立人。孙立人本身毕业于美国的军事学院,西方思想更浓,在此生死关键时刻,主要应考虑的是将士的安全撤退,其它都放在次要位置。



所以,当杜聿明军长提出经缅北的胡康河谷向国内撤退的方案时,孙立人认为在这个雨季,又是原始森林中蚊虫鼎盛的季节,部队这时进入原始森林,没有道路重装备和汽车均无法带走;没有补给将士们很难撑到走过野人山。他决定不听取本来就不是自己直接上司的杜聿明军长意见,而听取远征军司令部长官史迪威和罗卓英的意见,部队就近撤往印度。



第38师在撤退至印度过程中不仅没有受到损失,连装备也没有丢下,全部转移至印度。该部成为远征军撤退中唯一几乎没有损失的全建制部队,成为后来反攻缅甸的一支生力军。


第五路:杜聿明第五军军部及直属队黄翔游击支队、廖耀湘新编第22师



史迪威、罗卓英在率远征军司令部西行去印度之前,鉴于畹町、八莫已经失陷,遂决定全军向印度境内撤退,并电告杜聿明,要求第5军也随之撤往印度。杜聿明于5月6日电复罗卓英,希望率部返回国内,不愿去印度,并同时发电报请示蒋介石。蒋介石于7日回电杜聿明:“我军应即向密支那、片马转移,勿再犹豫停顿。”杜聿明于是决定不采纳司令部的方案,率部经密支那向片马、腾冲方面撤退。

然而,5月9日,第5军在向密支那方向转进之时,在卡萨地区与日军第五十六师团的追击部队遭遇。杜聿明同时获悉八莫、密支那均已失陷,遂决定由曼密铁路以西地区向孟关、打洛之线转进。



5月12日,各部抵达英多地区,杜聿明准备离开公路主道向北行进,走孟关、打洛方向转向国内。同时命令余韶第96师“在孟拱进入阵地,寻机攻击密支那,掩护全军突围回国”。所部剩下第5军军部和直属部队黄翔游击支队、新编第22师,共计15000人。

部队因离开了通行的交通主干道,所有汽车运输设备都只能丢弃,重装备无法带走也只能销毁。

因为没有了汽车,原随汽车行动的伤病员就无法随行。当主力部队离开后,1500名伤病员集体决定不再拖累主力部队,也不能被日军俘虏,于是点火自焚,壮烈殉国。



这是杜聿明决定经野人山回国后第一批集中牺牲在路途的人员。

因故行进在整支队伍最后的第96师288团部分将士走到这个伤病救护营地时看见:“没有被焚烧化为灰烬的骨骸和救护车等各种设备残骸散满一地,路过的士兵都泣不成声跪倒在地。”

至此,杜聿明部进入了胡康河谷的茫茫林海之中。时值雨季,山洪爆发,道路泥滑难行,部队粮尽药绝,又荒无人烟,找不到任何充饥之物。加之蚁叮虫咬,疫病流行,官兵饥病交加,死亡累累。有一些人因为忍受不了折磨而自杀在路边。部队行进的路上,到处都是倒下的将士尸体。而行进在后面的人眼前又是一番情景:沿途的白骨和正在被蚊虫啃噬的僵尸仿佛告知大家,部队正朝着前面的远方行进。

5月下旬的一天,天空晴朗,部队行进在野人山中的河谷里,此处没有被参天树木遮蔽。这时正好有一架美军的飞机从此飞过,飞行员发现了在河谷中行进的远征军,便通知了总部。在印度的盟军总部随后向这支部队空投了电台、粮食、药品。



杜聿明这时正好患上了回归热,昏迷,不省人事,正是空投的药品挽救了杜聿明的生命。因为军长病了,部队在到达打洛后便停下来休整。

一方面打洛距离印度的东北面边防城镇利多很近,向北经过新平洋就可到达;另方面原打算回国路线的中缅边境已经有日军把守,这只残兵根本无法与日军再较量,杜聿明迫不得已,决定还是先去印度。于是,部队于5月31日从打洛启程北上去印度的利多,一路上由美军的飞机空投食物及药品。又行进了约两个月,部队于7月25日才到达印度边境城镇利多,仅剩下2000多人。沿途倒下的将士占百分之八十多,活下来的只有百分之十几。



杜聿明就因为与史迪威的矛盾,又因为不折不扣地执行远在重庆的蒋介石的指令,在卡萨的时候不听从远征军司令部的指令去印度,坚持率部回国,才导致了一万多将士丧命野人山,包括在战场上受伤的1500名伤兵的生命。其实从英多西去距印度英帕尔并不远,明知道汽车及这些伤兵无法离开汽车跟随部队进入野人山,杜聿明为何没有安排一个小队护送汽车队和伤兵去印度呢?假使如此,1500名伤兵就很可能活下来。这应该是杜聿明的又一个重大失误和遗憾,一生的遗憾。


第六路:余韶第96师和第5军炮兵、工兵各一部



在英多与杜聿明军部分手的第96师和第5军炮兵、工兵各一部接受杜聿明的命令:“在孟拱进入阵地,寻机攻击密支那,掩护全军突围回国”。余韶师长率部沿东北方向去孟拱。当部队到达孟拱后却发现日军已经占领了密支那,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东去已经不可能,而军部又已经北上往孟关方向而去,余韶只好率部也北上孟关。

于是,第96师焚烧辎重,上山向北而去。幸好在路途中发现了一座被英军遗弃的仓库,便将仓库中尽可能多的食物(大米和各种罐头)驮在牲口上。这些食物为第96师走出胡康河谷立下了大功,使部队中更多的人能够存活下来。

因为沿途听说中缅边境都有日军,而第96师走到孟关后却完全得不到第5军军部的消息,余韶师长只好决定不再找军部,而是单独寻道回国。部队沿着回国的方向行进,经过孙布拉蚌,再一路向北,于6月14日走到了缅甸最北边的葡萄这个地方,发现这里居住着一个古老的民族。这里不是中国管辖的地方,当地土司却穿着中国清朝官员的服装,看上去怪有意思的。而且这里的人对远征军(中国人)很好,部队就像回到了祖国一样。



在这里,第96师终于与远征军长官部联系上,美军飞机也向葡萄空投了食物、药品等物资。部队在这里休整了一个多月,7月底,余韶下令部队启程回国。

部队告别住了一个多月的葡萄向东行进,一路翻越一座座高山、深林、跨越河谷,终于走到了中缅边境线,部队还在山顶石壁上刻字:“民国三十一年八月×日,中国远征军第96师经此回国。”随后,部队经当地人在怒江上架设的溜索滑过怒江,到达福贡县,于8月17日陆续抵达剑川。

余韶第96师是回国途中所走路线最长,时间最久,真正走完胡康河谷、穿越野人山、翻越高黎贡山的部队。部队在英多与第5军军部分手时连同军部的炮兵、工兵各一部共计约7000人,最终到达昆明休整时剩余3000余人。途中减员一半左右,远比第5军军部、新编第22师的减员比例小得多,可能是途中发现了一座英军的仓库,得到了仓库中食物的原因吧!



要是各路远征军都听从史迪威意见撤向印度,则不至于在撤退中损失近5万人,也给后来的反攻作战留下了大量兵力,不仅不会再从国内增加几万人去印度,也会给反攻作战增加大批兵力,反攻作战会更加顺利。



国民革命军与英军(称中英联军)参战部队战斗序列
(1942年3月上旬-9月上旬)

作战地区:中国云南省西南部,缅甸全境,泰国西北部,印度东北部地区

中英联军:

英缅军总司令:胡敦(截止1942年3月8日) 亚历山大,(3月8日接任)
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团长:林蔚
中国战区总司令:蒋中正
参谋长:史迪威
     
中国远征军:

司令长官:卫立煌(杜聿明代至4月3日,由罗卓英接任)
副司令长官:杜聿明
第五军军长:杜聿明
第96师师长:余韶
辖第286团;287团;288团
第200师师长:戴安澜
辖第598团;599团;600团
新编22师师长:廖耀湘
辖第64团;65团;66团
新兵训练处:黄翔
第六军军长:甘丽初
第49师师长:彭壁生
辖第143团;146团;147团
第93师师长:吕国铨
辖277团;278团;279团
暂编第55师师长:陈勉吾
辖第1团;2团;3团
第六十六军军长:张珍
新编第28师师长:刘伯龙
辖82团;83团;84团
军委会中缅运输总局警卫处警卫
新编第29师师长:马维骥
辖第85团;86团;87团
新编第38师师长:孙立人
辖第112团;113团;114团
第36师师长:李志鹏
炮兵第18团第1营
陆军战车防卫炮直属第1营
野战重炮兵第2旅第13团第1营
独立工兵第24营
宪兵第24团一部
     
英缅军第一军团:斯立丹

英缅军第1师师长:史考特
第1步兵旅旅长:法威尔
第2步兵旅旅长:法凯
第13步兵旅旅长:柯第斯
英印军第17师师长:史密斯
第16步兵旅旅长:琼斯
第46步兵旅(后改为第18步兵旅)旅长:埃金
澳军第13旅,英装甲兵第7旅

英驻缅空军指挥官:罗奥

轰炸机队(飞机14架)
战斗机队(飞机14架)
3月11日轰炸机增至15架,另增加驱逐机30架,美志愿空军队(驱逐机8架)  
    
中国远征军各军直属部队表

第5军:装甲兵团,骑兵团,炮兵团
工兵团,辎重兵团,特务营
通信营,战防炮营、消防连
平射炮营,高射机枪营
野战医院,修造工厂,军乐队

第6军:特务营,工兵营,搜索营
通信营,输送营,机械所
辎重兵团,第一医院,第二医院

第66军:特务营,搜索营,工兵营
通讯营,输送营,辎重兵团
第一野战医院,第二野战医院
第三野战医院

赞(46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2-20 13:06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01-11 12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