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“他要是偷税就好了”,娱乐圈这一套,被他们玩明白了
本頁主題: “他要是偷税就好了”,娱乐圈这一套,被他们玩明白了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偶来巡山


級別:聖騎士 ( 11 )
發帖:1493
威望:247 點
金錢:8440 USD
貢獻:20001 點
註冊:2020-10-24

“他要是偷税就好了”,娱乐圈这一套,被他们玩明白了

大王叫我来巡山,
巡往南山巡北山。


坏消息,前几天一个娱乐圈的“丧钟”敲响。
好消息,目前鉴定为假。
懂的都懂。
在当下环境,如果一个演员被查出偷税漏税,那无异于生涯葬送,赛博死亡。
早有范爷和爽子。
近有宋祖儿,袁冰妍,最近都被通报存在税务风险。



△ 多家卫视已删除宋祖儿、袁冰妍相关动态
对于没有遵守法律的艺人,他们当然应该受到应有的处罚。
但匪夷所思的在于:
明明没有官方证实,网友也对捕风捉影尤为期盼。
即将上映的《坚如磐石》。
一张聊天截图,几个不明身份的“业内人士”,被营销号煞有介事地炒作,底下的网友就一个个开始应和:
偷了!
主演偷税漏税被查,《坚如磐石》出事了。


说的言之凿凿。
但这要是真的,怎么现在还不通报?‍‍‍‍‍
就在传言之后,被传“出事”的演员还出席了官方主办的首届金熊猫奖,获得了奖项。
而且截至目前片方所有的宣传都没有回避该演员。‍‍
总之。
这个瓜越看越不像真的。
但。
一个被顶到最高的留言,还是让Sir背后一阵寒意:
“如果是假的我希望是真的。”

这样的论调,再往下翻。
不止于此:

显然这不是某些人的个别言论。
这也并不只事关某个演员。
而是你能感觉到:
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,正在形成气候。
有人会说:有别的明星偷税漏税被封杀了,你就能保证他一定不会吗?
Sir当然不能保证。
而且,谁都不能保证。
但这个问题并不复杂,就是举证责任在谁的问题:谁主张,谁举证。
人没有必要为莫须有的指控自证清白,否则每个人都可能获得莫须有的罪名。
比如说,我能证明你没犯罪么?
不能。
但我能因此就把你当嫌疑人么?
当然也不能。
更不能说:如果你不是罪犯,那我希望你是。
这是多恶毒的话啊。
可以理解,今天在网络上大家越来越容易被数字刺痛:
“九亿”,是多少啊?
“208万”,普通人一辈子怎么都没有流量明星一天赚得多啊?
可是我们还是要分辨清楚,明星已经出事和希望明星出事,是不同的。
退一步说。
就算你完全不关心明星的下场,觉得反正他们赚的多,冤枉几个也不亏。
这种急迫想要踏上一只脚的群体氛围,难道真的只会针对明星吗?
在这里,不得不提起一些沉重的案例。
今年5月,儿子在校园内被碾压身亡的母亲。
她在现场泣不成声,而网友却质疑她妆容过于精致,接着开始扒起她的名牌服饰,再推测她是为了“炒作”“直播带货”。
十天后,这位母亲不堪网络暴力,跳楼身亡。


那个粉色头发女孩郑灵华。
从小和爷爷奶奶长大,保送研究生后她把好消息带去给住院的爷爷,本来是当做一件高兴的事在网络上分享。
仅仅因为发色也遭到网暴。
在和抑郁症抗争半年多后,最终还是自杀身亡。


身世凄惨的刘学州,被亲生父母抛弃,4岁时养父母因烟花事故去世,成年后找到了亲生父母,双方已经离婚,对他十分冷淡。
本来已经够可怜了。
可这样的人,在有的网友眼里好像不配拥有美好的事物。
因为他坐过飞机,在社交平台晒出过旅游照,就被指责虚荣、贪钱、享乐。
最终,刘学州在三亚服药自杀。


你发现在他们身上,网友都套用着同样的句式:
“你这么……,一定是……吧。”
你不是,我也觉得你可能是。
你可能是,我就得骂你。
今天我们经常说仇富心理。
其实还是想简单了。
他们仇的只是富有吗?那位武汉的母亲,郑灵华,刘学州,哪一个又算是富?
却都因为穿了名牌(那位母亲从事地产销售工作,名牌衣服只是她的工作服)、烫了头发、出去旅游,遭到嫉恨。
而这种嫉恨,往往被包装成朴素(伪善)的道德感。
你享乐了,你炫富了,你堕落了。
我批判你,没毛病吧。
这样的人仇恨的何止是富。
一个普通人一点点正常的生活追求,甚至一个落难者一点点不那么悲惨的地方,在他们眼里都刺眼得不得了。
在这些乌合之众言语暴力之下的,是更深层次的怨恨,是希望这个世界变得越烂越好。
借用《罗曼蒂克消亡史》的一句台词。
把“上海”替换掉,换做别的更大一点的东西,也成立。
生活不易,大家都知道。
贵圈真乱,大家也都知道。
某某嫖娼被抓,活该。
某某吸毒被抓,活该。
某某偷税漏税被封杀,也是是活该。
一开始的人是痛恨纸醉金迷,德不配位。
到后来呢,他们痛恨那些没有遭殃的人,还在正常秩序里生活的人,一天没有人被毁掉,心里就刺挠难受。
于是没有坏人,也要创造坏人。
上面说的那些被网暴的普通人,就是不幸暴露在公众视野,就有人找茬和恶意揣测,把他们推下爬满毒虫的蚀骨陷阱。
说回到一开始的《坚如磐石》。
这部电影从有消息以来到即将上映,经历了多少波折,被多少人期盼着能看到,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。
而那位演员,平时路人缘很好,演技也得到认可,并不是遭人唾弃的流量明星。
这也是比较诡异的地方。
一部不招黑的电影,一个不招黑的演员。
一旦传出了负面消息,就有一群人涌上来说“希望是真的”。
这也就只能解释为:
与电影无关,也与演员无关。
只要有人倒霉了,那就OK。
如果没人倒霉?那多遗憾啊。
歌德是这么形容这种心态的:人在低劣时,除了喜欢看别人的不幸,已无其他乐趣可言。
Sir不想把这理解成一些人的,卑劣的道德。
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性。
正因为它普遍,我们也应该警惕自己陷入其中。
当人在不堪时。
可能会变得莫名的非理性。
不在乎受惩罚的人是谁,也不在乎惩罚了那个人对自己是否有利。
就像有网友调侃说,每月抓一个,养老金就填上了。

Sir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觉得罚出来的钱真的会放到他的养老金里。
但可以理解的是,他提起这茬,就说明这已经是他的一个隐忧。
现实里,需要担忧的又何止这点。
比如你的工资。
今年李佳琦一句“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没有涨工资,是不是不够努力”,让舆论彻底炸锅,太精准扎了大家的心。
比如你的安全。
今年的《消失的她》《孤注一掷》死死拿捏了观众的恐惧,手机简简单单下个注,或者结个婚旅个游,结果钱没了,命没了。
所以非理性从何而来?
来源于被亏欠感。
当人无法正确认知这种感觉从何而来的时候,便会把怨恨转移向所有可以发泄的对象。
所谓的理性。
我们认为正常的道理是,好人要有好报,恶人要有恶报。
而非理性则会这样想问题:
“你没做错事就可以好好的?那我也是好人,我怎么就过得这么不如意,凭什么啊?”
所以,为什么“如果是假的,也希望是真的”?
因为如果是真的。
就多一个人和“我”一样。
或许那个人没错,也没有人愿意相信ta。
如果善得不到善报,恶得不到恶报。
那么这就是最可怕的地方:它会把正常人也变成魔鬼。
这样的人是谁?
好像不是你。
也好像不是我。
但如果把范围放到更大的“我们”,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又清晰了。
今天的氛围还是你可以无忧无虑网上冲浪,分享自我,标榜另类的氛围吗?
前不久一个险些“被翻车”的明星。
胡歌,在微博上发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深夜emo。

换做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偶尔也会牢骚一下吧:累了、想炒老板了、想去世界看看了。
可是到了胡歌这,差点到了被要求退圈的程度。
事后胡歌是这么回应的:
我本来觉得,微博是一个可以倾诉的地方。

明星的确是有点不接地气了。
一个人人都懂的道理,他怎么现在为什么他现在才明白?
Sir在后台看到越来越多的朋友说,不看微博了,不发朋友圈了,甚至你写得文章我现在也不想读了。
交流没必要。
分享没必要。
因为理解总是没有误解多。
那种欢聚一堂的,明星与大众同乐的氛围,也越来越远。
八十年代,最大的舞台就是春节联欢晚会。
在最初几届春晚,明星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很简单。
表演者就站在人群之中,观众一点都不觉得高高在上。

那个时候,没有什么练习生,但演员不缺十八般武艺。
那个时候,医美整形尚不发达,但遍地帅哥美女。
那个时候,包袱抖起来很自然,大家笑之前不用看看其他人笑没笑。
现在回过头去看,那个时候台上的表演者和台下的观众的距离真的好近。

而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,明星与普通人的距离越来越远。
因为距离越远,所以越不惮于用最坏的恶意揣测对方。
互相之间仿佛都在说,毁灭吧,累了。
而且好像还真的十分解气。
曾经伸一个胳膊肘就能够得着的明星,变了。
曾经一逗就笑的观众,也变了。
关键是,娱乐圈创造再多的娱乐,也填补不了那些生活中的亏欠。
反而让人觉得你在逗乐,我在受罪,你到底想干嘛?
于是。
丧钟为谁而鸣?
在缺乏生气的娱乐圈,在充满了高压氛围的密闭容器里。
对于那些心中愤愤不平的人说:
那丧钟,就是娱乐圈最动听的音乐。


==========
转网侵删
==========



赞(72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0-05 15:11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1(s) x3, 01-11 10:11